如何使甲骨文的笔道更有韵律

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 2016-05-10

书法的发展离不开对前人优秀技法、书理的学习、消化与吸收,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创新与发展。本栏目从即日起将刊发书法名家系列文章,从书法发展史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双重视角探讨不同书体在临摹与创作上的相关问题,力求体现书法在当代传承的最佳状况,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出发,阐发中国书法传承、发展创新的内涵,展示书家对古代经典文化的传承,表现当代书法创作的新技法与新理念。 ——编 者

W020160302357653627837

甲骨《初阳·中夜》联 翟万益

  临摹和创作是两个不同的学术范畴。临摹是一种榨取式的吸收,从经典里尽可能多地吸收东西,这只是为创作做了一种初级的准备。对于甲骨文而言,临摹和其后的碑帖临摹都不相同。首先是刀笔效果的转换,怎样把贞人手下的刀味转化成自己笔下的书写意趣,这需要在临摹实践中不断强化,使契刻味保持在一定的度上。二是墨色效果的把握,龟版文字绝大部分都是契刻成形,自然无法表现墨趣,我们在临摹中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是需要深化思考的课题。我在临摹中采用了草书创作的用墨之法,一次汲墨,连续进行书写,直到墨色干枯为止,这样留在纸面上的墨色韵律是修长的,而不是短促杂乱的,增加了抒情的效果。虽然一次汲墨形成了一个长的韵律,但每次汲墨量都不是很多,没有过多的涨墨效果出现,限制在甲骨文的刀痕规范里。大量的渴笔逼近了金石之残,自然把历史的苍茫感呼唤了回来,淡化了当下性。

  创作是艺术吸收之后的一种喷泻。我们在长期的艺术积淀之后,有了丰富的蕴含,并且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融入自己的美学观照,避免原版甲骨文语言的复述。首先将文字的单位面积加以异化,完全的等同是书法艺术的大忌。再一步是对文字作适当的变形及适度的夸张,不过多地蹈入龟版的那种整饬状态,以增加文字的活泼性。毛笔书写给了我们无限的自由,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长锋的弹性,使甲骨文的笔道在我们的手下生出应有的韵律,通过一支笔将古老与现代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自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www.acy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