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楷书与“唐书尚法”

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 2014-04-25

唐代楷书与“唐书尚法”

郭子政

书法中楷书是从汉末始,历经东汉末年的三国到西东两晋,南北朝后慢慢达到了成熟,在书史上形成了新的时尚。隋朝统一了南北六朝分裂的局面。在人地方面,就在更多的需求,因此在大业年间开始了科举取士的制度,其中书体,最主要是就是楷书,成了取士标准之一。时尚所崇,政策导向,成为国人争相趋求的目标。这对于楷书的学习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怎样为好字,如何才能写得发,就成读书人及世人研究的课题。

薛稷信行禅师碑

薛稷信行禅师碑

我们可以从隋代出土的碑铭看出,虽然仍保留了一些前北魏的遗意,但是却能明显地看出有了一种新的趋向,其平正,工整、严谨,规范的笔风,趋势已发展起来。如:清出土,藏入西安碑林《赵芬残碑》、河北的《龙藏寺碑》、《薛稷信行禅师铭塔碑》、《龙华寺碑》、《扈志碑》、《贺若谊碑》、《孟显达碑》、《启法寺碑》、《宁碑》和《七帝寺主惠郁等造像记》等,从中可以看出皆含有北魏逸趣已经趋于淡化,其新的楷书规格正在酝酿之中。

 

书法的发展是需要更好的环境,楷书更是如此。唐太祖李渊建唐十年之后,唐太宗继位便开始了“贞观之治”,励精图治,一切方面都走上了和平的正轨,在用人制度上承袭了隋的科举制度,并且把它完善起来,制定了相当完善制度。在书法上自然也以此为规范,便形成了“唐书尚法”的时代风尚。

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

唐初能书法者较多,如《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昭仁寺硪》及一些墓志等,其字都很好,可惜皆没能留名,至今我们尚不知出何人之手。但其格局俨然,笔画得法,结体合度,带有浓郁的隋书笔致。也有一些还带有北魏的遗意,如颜师古的《等慈寺碑》等。

 

这样,在唐人面前又提出了一个书法向何发展的问题:一是返回到魏碑上,二是循隋法。显然,隋代的书法是北碑的发展,而隋代书法又不能满足现在书法需求,所以,唐代书家敏锐的意识到了必须在北魏及隋人的基础上再向前做有所创新。所以的唐楷,在历史上展现了又一个高峰。

 

唐初建树的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这些名家有较多名碑传世,足为我们临习的好范样。如《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孔子庙堂碑》、《孟法师碑》、《信行禅师碑》等,一直到今而成为法本。其他如殷令名、赵模、敬客、王知敬、李玄植、裴守真、欧阳通、高正臣等皆是一代的名家。

 

其中颜真卿的贡献较大。他所留碑铭来看,在大体风格统一之下,也有各时期、各碑刻又都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可见颜真卿追求不已的努力,所以艺术成就也不断地发展。后的柳公绰、吴通微也是作楷高士。可以为一时代表的是柳公权。他在诸前辈之外又立新章,形成了独立的一体。

 

还有一些唐人的写经,虽不知作者姓氏,虽也源于晋人,但于唐也有了新的的体式,也滋养了唐的新鲜血液。

 

纵观唐楷:欧、虞、褚、颜、柳诸家之书,方正、险绝、平和、冲淡、俏丽、趣雅、浑厚、敦实、瘦劲、坚利,追求都得到了完整具体的体现,形成了各种应当遵循的法度。历史上所谓“唐书尚法”的品评是公允的。

 

虽然“唐书尚法”,但却并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确为后来树起了楷书的标准。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http://www.acyc.org.cn/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自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www.acyc.org.cn